外汇EA网导读:这是一篇需要花点时间花点脑细胞的认知类文章(适合所有人阅读),作者是我和我的几位朋友非常尊敬的职业交易员,每年的交流都让我受益匪浅,他让我意识到逻辑思维训练对一个交易者的重要性,于是厚脸皮约稿,希望给我们读者另一个维度的启发。从收到稿件到发表,我读了3遍,每一遍都有新的收获,一度担心多数读者会半途而废,但我相信每个想进步的人,不管你是不是交易者,本文值得你花时间。4200字,大约需要5-10分钟,取决于你的认知。
小时候老师问彩虹有几种颜色?
我回答红橙黄绿青蓝紫。
老师夸我聪明,我一边羞涩的微笑一边内心窃喜。
曾几何时,彩虹有七种颜色在我脑子里如真理一般的存在,直到我看到可爱又凶残的皮皮虾可以看到16种颜色的相关文章,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我们人类眼睛中用来感知颜色的视锥细胞只有三种,即红色、绿色和蓝色。恰当组合这三种感受器的话,我们是能得到任何可感知的颜色的。
我们能感知到的光线被我们称之为可见光,波长在380nm—780nm,被人眼感知并错觉(扭曲)为颜色。
而整个光谱中还有紫外线,红外线,远红外线,伽马射线等等等。人类眼睛能感知到的光线只占光谱的十万分之一。眼见不仅不为实,而且距实十万八千里。
同样,声波是一种机械波,人类耳朵能感知的频率范围在20—20000Hz,这个范围内的声波被我们感知并且错觉(扭曲)为声音,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被称为超声波。
海豚对声波的感知范围在150-150000Hz,假如地球是海豚统治的,超声波的标准就定在15万赫兹。
我们的嗅觉、味觉、触觉无不如此,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局限性感知。
我们要明白这点:人类的感官形成第一次扭曲,扭曲的信息再加工形成我们的认知造成第二次扭曲。所以我们的感知只是我们对事物达成的认识,只是一个思想模型或者逻辑模型,它并不是事物的客观反应。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的感知失真但有效?
因为我们的逻辑模型在广义逻辑跟外界沟通上是一个完整的通道。也就是说,我们的模型可以和外界实现有效对接。
从古至今,人类的宇宙观至少发生过5次变迁。最早的盖天说到天圆地方说,大地是个巨大的平面广场,天空像个球形罩子罩在大地上,这是人类最早的宇宙观。
在现代的小学生看来都错的离谱,但是你仔细想一想,原始部落的人们站在自己的小领地看大地看天空,只能依靠感性,建立的宇宙观当然是盖天说。盖天说和当年的采集狩猎生存方式相匹配,和当年小范围领地化生存相匹配。
之后进入地心说时代,在西方克罗狄斯·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有效维系了西方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长达1400年之久。
接下来到达哥白尼的日心说,哥白尼开启了科学时代的大门。
再后来有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说,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门。
之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由相对论奠基的现代宇宙论,开启了爱因斯坦时代。核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都是在该基础上发生。
不难发现,我们的逻辑模型包括宇宙观模型都是在不断地被证伪,不断地前进变革。
这表明我们的宇宙观绝对不是客观事件的真实反映,只是一个我们人类的主观逻辑模型。
而我们所讲的广义逻辑有两种状态:一种是自洽,一种是失洽。
所谓广义逻辑自洽,就是在理性、知性、感性各层面上,在逻辑内部结构上,不发生冲突,可以自圆其说。这就是一个问题得到确认的状态。
当信息量增大,原有的广义逻辑不能维系自洽状态,进而发生广义逻辑失洽,失洽必然带来逻辑变革。
认知进入一个演变循环:自洽—信息增大—失洽—变革—自洽
举个例子,今天大家都知道托勒密的地心说是错的,可在当年,托勒密的学说代表了当时天文学的最高水平,它是一个想当复杂的逻辑工程。
希腊原文上这个学说叫“数学汇编十三卷”,上面有非常复杂的表述。今天小孩子都知道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着太阳转,可是当时的地心说需要让其它行星和太阳围绕着地球转,而且还要整理出一个能够自洽的逻辑模型,这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我们站在地球上,肉眼就可以看到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但是这五大行星的运行在地球上看并不规则,时左时右,时前时后。
要把这总结成一个规律状态,托勒密将天轮分成两层:本轮和均轮。硬生生的搞出了一个极度复杂但又在当时自洽的逻辑模型。你说牛逼不牛逼?
地心说在今天看来,早早被证伪,再精密的外衣也无法掩盖谬误的内核。但是就是这样的谬误的逻辑模型为什么能维系一千多年?
是因为跟我们的低端逻辑—感性逻辑相符,因为当时的人们眼睁睁地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感官上确实是太阳围着地球转。
托勒密的地心说,必须从感性逻辑到理性逻辑模型上,找到两者的匹配关系,将两者的匹配关系打通,这个学说才能被认可,这就叫广义逻辑自洽。
而早在托勒密出生的前三百年就有一位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这哥们也是人类历史最早提出日心说的人。
但是大家已经知道,一个学说或者一个思想模型要想确立,需要广义逻辑自洽。
而这哥们提出日心说的时间还有几个问题无法自圆其说:1.没有引力的概念,所以你说地球是旋转的会被当成疯子,想象一下人站在一个旋转的大球上,一旦开始旋转人全都掉下来。
另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光行差和恒星视差的理论模型,所以完全无法理解日心说。当年阿里斯塔克提出日心说,在于感性校验是不匹配,广义逻辑不自洽,虽然最早提出日心说但依然被淹没在历史中。
粗略概括了人类宇宙观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当时人们信奉的真理(逻辑模型)不断地被证伪,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在不断被证伪的过程。所以再次强调,我们的逻辑模型不是真理,我们所说的规律都是主观规律。
我们的认知从感性逻辑到知性逻辑再到理性逻辑,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始的生存条件只需要感性逻辑,因为人类不断发展不得不进化出与当时世界更加匹配的模型。
比如在原始人时代,一众原始人打猎,这时候冲过来一头猛犸象,正常反应是最快速度做出规避动作,但是如果你说你要理性思考一下,那不好意思你已经被踩死了。
我们认知的目的不是求真,而是求存。
从递弱代偿(注释请看留言区)角度讲,越原始的存在形式越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什么意思?经过数百万年进化,那些原始的认知已然刻在你的DNA里,而且极其稳定。
《思考快与慢》里面讲了两个系统,系统1叫直觉系统(模型),系统2叫理性系统(模型)。
两套系统各有优劣,系统1的特点是自动化、速度快、能耗低,系统2的特点是需要调动、速度慢、能耗高。
系统1是经过数百万年进化的产物,而系统2存在的时间就短太多了。
越原始的存在形式越有奠基性、决定性和稳定性。
系统1虽然原始,虽然简陋,但是它的稳定性比系统2要高得多。我们人类每天的决策95%是由系统1来决策的。人脑遵循最小作用力原则,能节省能量尽量节省能量。换句话说就是能不动用系统2就不用系统2(能偷懒就偷懒)。
当你调用系统2的时候消耗的能量会增加,大脑天然的就会对这种调用抵抗。
动脑思考其实并没有大众想得那么简单。人类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系统1被刻在基因里,而人类从开始调用系统2编故事到现在才几万年,无法发生基因突变,系统2无法刻在基因中。
石器时代人类学会用石头作为工具,在轴心时代的人类学会将理性作为工具,来补足自己基因的不足,以适应新的时代。而理性工具也就是心智模型,也正是思维模型。
讲个段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某机构下面有只基金规模只剩下几百万了,觉得规模太小想关闭,于是乎让客户开始赎回。有个大客户一个人赎回了总规模的95%,而赎回费1.5%是计入基金收益的,结果导致基金净值一天涨了25%。
下面高能预警,在正要关闭的时候电商平台出现了大量申购,一下把规模堆到几千万,纯散户认购。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和一根阳线改三观有什么本质区别么?
绝大部分人都是在用系统1来做决策,哪怕是面对有些很重要的决策比如投资决策都是如此非理性,如此的我心飞翔。
大脑就是这么有意思,在你不知不觉中做了一个差劲的决策,而你还浑然不知。好在理性思维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的。
近代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有个核心的思想是证伪思想。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这样的事,比如某某病人已经倒地,一个人上去捏两下,然后病人好了。周围群众高声大喊:神医!绝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认为,可是这样认为有问题么?这样认为不仅有问题,而且很大。请你想一下,如果病人倒地,没这个人、没有去捏,病人自己醒来的可能有多大?
所以要设置对照组,同样的场景条件不同的应对方式,然后比对结果,这样你才能知道应对方式是真的有用还是瞎猫摸死耗子。
抽羊角风就是典型的你不去管一会也会停止抽搐的病,如果这个时候来一位忽悠,过来做个法,然后停止抽搐,估计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喷出一句绝了!
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第一指标。
卡尔波普尔这句话实在是牛逼。
比如某某理论或者学说,不可证伪,那就不是科学。我对于不可证伪的理论都是小心且谨慎的(建议所有投资者都应该学会这点)。比如有些心灵导师或者教主说我脑子里有神光,但你不能查看,你一旦查看他就消失了,无法证伪,这不是科学,这叫邪说。
再比如某些太极大师,比试输了,说我不能动用内力,要不然把你五脏六腑震散了。等你要求大师说我求您把我伤一次,大师又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不能随便杀生。这不可证伪,不是科学,这叫忽悠。注意我说的是某些太极大师而不是太极。
再比如数学,数学本身不可证伪,所以它不是科学,这叫数学。有些朋友可能会说我是唯科学论,科学有那么神嘛?我当然不是唯科学论者,但请你回顾一下科学史,整个科学史就是一部证伪史,要么已经被证伪,要么在被证伪的路上。
我们的系统1倾向于证实,而证实太简单了,你随便找证据都可以支持你的观点。而且这种方法漏洞百出,证实性偏执就是系统1的杰作。而启动证伪思想需要你调用系统2,让你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世界,看待问题,但系统2天生是个懒蛋。
查理芒格最喜欢突出的一句就是反过来想,再反过来想,这就是逆向思维的换个角度看待问题。而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恰恰就是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从多个维度认识世界,这会极大的提高决策质量,换句话说就是会极大的降低系统1犯傻的概率,本质是构建了针对系统1的防御体系。这很反人性,因为系统1就是人性。
卡尔波普尔的一位学生说过: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我来翻译一下:认清需要调动系统2,投入其中需要调动系统2,在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需要大幅度调动系统2。这很反人性,难度极大。
所以,无论是投资还是做生意,想做到一定高度。我说这句可能会挨骂,建议就是逆自己的人性,顺他人的人性。
举个例子:
《思考快与慢》的作者卡尼曼有过一个结论,人们对损失的感受强烈程度是对收益感受强烈程度的2.75倍。
假设你在交易的过程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同时持有头寸A和头寸B,头寸A亏损150万,头寸B盈利90万,现在急需用钱你必须平掉一个头寸。你会怎么选?
绝大部分人会选择平掉头寸B。为什么?因为一旦平掉头寸A损失立即确定,将迎来痛苦,大脑为了避免痛苦,会自然的让你选择平掉B。这也叫损失厌恶。
但是稍微动动脑子就知道,应该是让利润继续奔跑,截断亏损。如果你顺自己的人性就会造成在执行的时候就变成了干掉奔跑的利润,让亏损继续腾飞。
再引申一下,人类有一个损失规避的心理,在面对损失总是希望尽快弥补,在面对收益的时候总是倾向落袋为安。
在赌场,在交易市场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因为一个小的亏损,然后开始下更大的赌注为了挽回之前的小损失,然后用更更大的赌注来弥补这个用来弥补损失的损失,直到亏光,甚至直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在面对收益时,总是马上落袋为安,总是截断利润。
你发现没有,在收益为正的时候反而保守了,在收益为负的时候反而激进了。你用系统2来思考下,这是不是反了?
这是彻彻底底的反了。
在交易世界,如果顺着自己的人性,你就会自然的陷入一个亏大赚小的轮回里,那就只有四种可能——亏得找不到北,亏得找不到西,亏得找不到南,亏得找不到东。
在一个绝大多数人使用系统1决策的环境里,如果你讲逻辑、讲理性,这会让你变得很智慧。
如果你只讲理性,同时也会错失很多机会。
比如泡沫,有相当一部分人听见泡沫这词就联想破灭,一场空等等一些极度不好的词汇。
但请你仔细思考一下,泡沫这个词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
其实都不是,它只是一个中性词,描述的是一种因人性扭曲造成的现象。
它有毛线好坏之分?
我这里这么说既不是要让你拥抱泡沫,也不是让你抵制泡沫。我只是想表达泡沫是一种现象,基于人性,人性不灭,泡沫不灭。
没有纳斯达克泡沫,美国如何快速积累一大批技术人才和资本,如何能引领一个又一个技术十年?
在一旁冷眼旁观,固然显得智慧。但参与其中也会有跃迁的可能,极端的泡沫成就极端的利润,这就是优秀交易员和伟大交易员相差的一个条件,能否把握天时,一次足矣。当然,大部分参与者注定是炮灰。
能逆自己的人性已属不易,再能顺他人人性更是难上加难。
在重大决策里你要通过调用系统2来压制系统1,在平时要用系统2锤炼思维模型使之内化为系统1的羽翼。
一边打压系统1,一边优化系统2,永无止境,这难度极高。前面也说过,系统1更原始、更具有决定性和稳定性,而绝大多数人是用系统1来决策。
如果你能做到压制和优化提升,你在与绝大多数人竞争的时候将形成永久性结构性优势。
在远古时期人类用石头作为武器,而现在思维模型成为了新的武器。今时今日的竞争已经演变为模型之争。
发表评论